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0000-0000-000
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支撑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作者:耿得科(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重视诚信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个专题中,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并明确要求“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从系统论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机制体制不断健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信用数据规模和质量世界领先,信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重要体现。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高了抵御风险挑战水平和国家治理效能。
社会信用体系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紧密相连。信用信息是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信用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信用服务行业有显著的信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征。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信息融合嵌入、资源引导与匹配、应用场景拓展丰富,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目的。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信用承诺制,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信用法治化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了“放管服”改革,提高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2013年至今,中国征信信息深度指数从6提升至满分8,并连续三年保持满分;同期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
社会信用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坚实支撑。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通过信用机制优化消费政策、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统筹需要与可能。加强劳动保障、定向医学生等劳动履约管理,促进就业。加强医保基金信用管理、慈善组织信用建设、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助力创新投融资方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消除投资障碍。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联合奖惩的信用信息系统推动经济循环通“堵点”、接“断点”,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社会信用体系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保障。以外贸企业品牌、质量建设为导向,以海关信用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出口信贷等外贸政策工具为手段的进出口信用管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双向投资及对外合作信用建设,规范投资市场秩序,完善境外投资体制,加强全链条监管。在信用领域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社会信用体系是把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着力点的有力支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信任人才,“要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健全产品溯源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以“信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诚信社会,在精神与物质双重维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的重要保障。
高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厚植诚信理念。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筑牢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加强公务员、中介组织、中小学生、慈善组织、影视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组织,科学研究、生活性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质量检验等重点领域,合同履约、就业求职等重点环节的信用建设。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社会参与的信用监督体系。提高主流媒体公信力,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健全信用制度。加快完善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健全证券资本、环境保护、现代物流等领域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健全企业等主体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总书记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信用修复。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
优化信用服务。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关键领域信用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可信体系。以质量和品牌建设为牵引,以各市场主体为落脚点,建立覆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信用体系,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银行信贷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和全流程信用监管,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服务实体经济。以外贸企业为抓手、以国际投资合作机制为重点、以国际信用治理为关键、完善进出口信用管理、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建设,贡献国际治理的中国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