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0000-0000-000
在线播放: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优课
视频标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优课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⒉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⒊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新设计
欣赏课上往往因为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缺乏而表现的不够主动,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幅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系列作品、画家等相关信息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尽可能做到课前预习,对每一幅画有大致的了解。)
2、欣赏时选择的作品要有代表性,能通过观察、问题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出艺术特色。选择作品的画面要清晰,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面的艺术语言。
3、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为解决重难点服务,易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表面的观察就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画面中的一些基本艺术语言(构图、线条、色彩等),难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进一步提示感受到的,能突破和解决艺术特色的问题。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新设计
欣赏课上往往因为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缺乏而表现的不够主动,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幅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系列作品、画家等相关信息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尽可能做到课前预习,对每一幅画有大致的了解。)
2、欣赏时选择的作品要有代表性,能通过观察、问题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出艺术特色。选择作品的画面要清晰,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面的艺术语言。
3、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为解决重难点服务,易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表面的观察就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画面中的一些基本艺术语言(构图、线条、色彩等),难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进一步提示感受到的,能突破和解决艺术特色的问题。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4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探讨的重难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特色。七年级学生,对中国人物画认识才刚刚开始,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欣赏作品,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
6.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新课
一、新课导入
⒈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事情吗?说说看。
这些事情几天后将慢慢淡忘,如果想要将它记住并让别人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保存下来?
一千多年前的南唐,有一大官,他的一些生活就被一位画家记录了下来,让我们穿越到五代南唐,了解当时发生的一切。
⒉揭题
《中国人物画》(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简单的谈话聊天分享,却能将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地转移到要赏析的画面上,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
⒈欣赏感悟
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全画
(1)画面是如何表现整个夜宴场景的呢?
师提示从三方面考虑(构图、用线、用色)。
a夜宴的过程分为了几个部分来表现的?是通过什么来划分场景的?
(长卷、连环画、分五个部分描摹,借助屏风来划分场景,这样划分,既使画面每段具有独立性,又能把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
b画面中用线用色有什么特点?
出示画面局部,学生观察回答,师总结(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浓重丰富)。
总结:这样的用线用色方法,称为“工笔”(板书)。
设计说明:构图、用线、用色是画面的基本艺术语言,但不同的画面又各具特点,因此这里老师借助几个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艺术语言。
(2)分析这幅画的绘画特色
a出示场景听乐,画中人物都有哪些不一样的表情、动作,学着模仿,并说说他们此时的心情。(逍遥自在陶醉于音乐声中)
b出示画面清吹,观察她们的衣着、表情、姿态等,说说画家是如何精心安排人物的。
这些人物和夜宴的气氛相当的融洽,显示出他们忘情投入于夜宴之中。
c夜宴的主人呢?出示画面。
韩熙载这一主人在夜宴的不同场景中有着怎样的表情?他与其他人物的表情又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呢?视频欣赏,再说说。
韩熙载知道李煜对他的不信任,派顾闳中前来窥探他的隐私,顾闳中看到的是有着怎样内心的韩熙载呢?(让自己沈醉于歌舞酒色之中,但实际上他对国家危在旦夕又无能为力而忧伤苦闷的复杂心情。)
设计说明:本课的重难点就是要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传神”,而学生还没有独立欣赏领悟的能力,光靠老师的讲解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刻、理解也不彻底,因此老师作了这样的层层引导:观察、模仿、比较、说感受,观察“听乐、清吹、夜宴主人”的表情、动作、衣着、姿态等,试着模仿、比较,在模仿、比较中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自然就流露了出来,“传神”这一特色也就心领神会了。
(3)总结:人物内心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都被画家顾闳中捕捉并记在了心理,然后通过精湛的技艺再现了出来(板书:再现场景),这就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之所在。(板书:传神)
(4)闭上眼睛,再次感受韩熙载的神情,尤其是他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神,体会工笔人物画的精细传神。
⒉发展探究
欣赏《泼墨仙人图》
(1)出示画面,说说第一眼看过的感受。描述一下他的形象。
(2)与第一幅比较: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3)这种自然潇洒的大笔墨表现方法,称为“写意”(板书)
(4)此画原本没有题目,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因为在画家当时的年代,这一形象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又像是同时期的济颠和尚。研究过画家梁楷的人认为这一形象是画家本人的写照,如果是这样你觉得画家是想要表达怎样的自己?
这一生动的形象也表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境界和对生命的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5)总结:虽然表现方法不同,但画家深厚的功底同样可以使画中人物起到传神之功效,并借助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板书:表达感受)
设计说明:有了前一幅画的详细赏析过程,学生对赏析方法有所了解,老师借助几个问题,将赏析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师生共同完成,老师适当点拨。
⒊深入发展
自主欣赏《免胄图》
(1)师:将军这一形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用几个词来描述将军的形象。当在势单力薄,又不得不迎战拥有几十万大军的敌兵时又会是怎样的形象呢?出示画面。
(2)思考讨论:比较这幅画与之前画面有什么不同?
谁是将军,说说他的形象?
《免胄图》在构图上运用了几组对比方式来生动刻画将军形象,请说说构图中的对比。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这一白描作品,没有借助语言,却将大将军的风范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这就是中国画传神的魅力。
设计说明:老师将学生引入《免胄图》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掌握的赏析方法自主赏析,再交流汇总赏析结果。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神”这一艺术特色。
⒋课堂总结
⒌拓展运用
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赏析方法,借助“自主赏析提纲”,进一步赏析:
画 名
作品信息
作品内容
表现手法
绘画特色
(1)赏析中国人物画《女娲补天图》《九方皋》,说说它们是怎样与时代结合,隐喻现实的;
(2)试评析油画《开国大典》,说说你对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
设计说明:拓展环节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是不是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赏析每一幅画,理解画面的艺术语言,领悟画面的艺术特色。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视频标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张家港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张家港
第一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欣赏中国人物画、初步认识和了解人物画发展的特点、以及其中
“以形传神”的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学生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
品发表见解。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不同时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
要特点。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1、人类早期对自己的关注:岩画、彩陶画
2、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帛画欣赏《龙凤人物图》:分析技法:线描勾勒形象:体态优美,色彩单纯,富有装饰味。重点语:以线勾勒。现在最早的人物画,属战国时代作品。此画画在丝织物上,又称帛画。
师: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始于战国。(展示图片)这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画面中描绘了什么?(学生描述)
师:此画运用了什么技法来表现人物?(线描—以线条勾勒) 师:描绘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画面主要位置描绘一位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龙一凤。人物侧面造型,体态优美,色彩单纯,富有装饰味。 师小结:《人物龙凤图》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此画画在丝织品上,又称帛画。
(二) 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 1、师: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展示《洛神赋图》)这幅画是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杰出诗人曹植所写的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幅画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曹植与洛水之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2、展示图片1,介绍画中人物:
曹植:站在岸边,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吹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上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3、师:我们再来看画家描绘人物采用了什么方法?(线描)对,同样都是以线条勾勒人物,那么,《洛神赋图》与《龙凤人物图》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人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洛神赋图》的线条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称为“游
2
丝描”。人物造型生动,充满情意。顾恺之总结自己的绘画实践,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美学主张,这一理论主张,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以形写神”指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 (三) 人物画的发展阶段:唐代
1、师:人物画的发展阶段是在唐代。唐代人物画的题材和内容丰富而广泛,政治事件、贵族生活、田园场景等无所不包,这个时期涌现出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一批优秀的大画家和许多经典的作品。 2、欣赏《历代帝王图》中晋武帝和陈后主像。 师介绍:《历代帝王图》画了汉朝至隋朝帝王像13人,那些开国皇帝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欣赏晋武帝和陈后主像并作对比。(晋武帝器宇轩昂,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有将率之略。陈后主则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 师小结:画家阎立本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凝重。 3、赏析《簪花仕女图》:
(1)师:下面我们重点赏析中唐时期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思考并小组讨论:这幅画中描绘了哪些人物?人物的造型、服饰、头饰、体态、神情等各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身分?你能从她们的衣着、举止中探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吗?
(2)学生讨论并交流,师适当提示补充。
描绘的人物:右起第一人身着朱色长裙,外披紫色纱罩衫,上搭朱膘色帔子。头插牡丹花一枝,侧身右倾,左手执拂尘引逗小狗。对面立着的贵妇披浅色纱衫,朱红色长裙上饰有紫绿色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色帔子。她右手轻提纱衫裙领子,似有不胜闷热之感。第三位是手执团扇的侍女。相比之下,她衣着和发式不为突出,但神情安详而深沉,与其他嬉游者成鲜明对比。接下去是一髻插荷花、身披白格纱衫的贵族女子,右手拈红花一枝,正凝神观赏。第五位贵妇人似正从远处走来,她头戴海棠花,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衫,双手紧拽纱罩。头饰及衣着极为华丽,超出众人之上,神情似有傲视一切之感。最后一位贵妇,髻插芍药花,身披浅紫纱衫,束裙的宽带上饰有鸳鸯图案,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她右手举着刚刚捉来的蝴蝶。于丰硕健美中,又显出窈窕婀娜之姿。画家还借小狗、鹤、花枝和蝴蝶,表现人物的不同嗜好和性格,
(3)师小结:《簪花仕女图》描写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虽然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寂寞、空虚、无聊。人物形象雍容华贵,再看描绘人物的线条和色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人物的皮肤光洁细润,薄纱轻软透
3
明,质感十分逼真,卷首与卷尾中的仕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表现出画家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四)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1、师:下面来欣赏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展示此图)
2、展示全卷图,师介绍主人公:画中的主人公韩熙载是北方人,他父亲因犯事被杀,逃奔江南,投顺了南唐。韩熙载的文章书画名震当时,虽然身居高官,但是得不到皇帝李煜的信任,经常派人监视他的活动,还派画家顾闳中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立即挥笔作画,皇帝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3、这幅画就是描绘了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画家是如何来刻画主人公韩熙载的?他有着怎样的神情、动作等?从他的神情中你能否猜测出他的内心世界?
4、边欣赏边介绍: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第二段是集体观舞,第三段是休息,第四段是独自赏乐,第五段是依依惜别。
学生回答问题师补充:韩熙载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苦闷。 5、师:《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勒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象从肌肤中生出一般。色彩绚丽,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带领同学们从原始社会我们人类尝试描绘自身开始,一步步地感受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感受到了我们先民的智慧。先是重视表达形的线条,继而重视用这些不同形态的线条来传达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内在的情感,让我们对于古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生活有了更加直观地了解。 四、 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画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2、你喜欢中国画吗?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视频标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东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东海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本课从中国绘画三大题材之一《人物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及其不同的艺
术风格。 二、学情分析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远古的彩陶上、岩画中都留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初中学生虽然知识面不太广但求知欲强,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人物绘画系统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2、能力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3、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学难点: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⑴ 设计多媒体课件。⑵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
2、学生准备:⑴ 熟悉课文内容 ⑵ 收集人物画家的名字。 五、教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常规进行(检查教学用品及教学资料)
按规定位置就坐稳
定情绪
导入
屏幕显示孙悟空图片
提问:是谁演的?提生展示孙悟空的招牌动作,演的出神入化,画家是如何把人物画的生动逼真的? ——引出课题(板书)
在音乐声中浏览作品欣赏后回答
讲 授 新 课
屏幕显示课题: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独立的画科。
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不同时期中国有名的人物画家名字及所在年代,并能说出哪个是工笔画作品,哪个是写意画作品。
——强调:中国人物画注重形神兼备,以形写神
比较作品:《洛神赋图》、《泼墨仙人》
提示:从用笔、用墨、用线上分析探索!
设问: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之所以受众人喜爱和称颂,是和画家
们关心社会,勇于探索的精神分不开的。
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知识
课 堂 小 结
屏 幕 显 示
课后思考:中国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设计
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学习内容,分组研究,深入了解中国人物画的特征。
推派主持人和报告者,由师生共同评估。
自我评价:能否列举出中国人物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特征。
教 学 反 思 本课利用了多媒体帮助教学,图形与背景音乐相结合,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分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因为学生缺乏对中国人物绘画知识系统的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有限及对典型人物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老师应当启发鼓励让学生投入极大热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欣赏人物画作品,真正了解它的特点。此外,还可以结合国外一些人物画作品作以比较,说出异同点;并适当安排课上练习。提问应当具体一些,有助于下一个环节的展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视频标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 连云港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江苏省 - 连云港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视频标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形神兼备——中外人物画审美识读》江苏省 - 镇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形神兼备——中外人物画审美识读》江苏省 - 镇江
镇江三中巾帼示范课《培养初中生审美情趣》课题课例
形神兼备——中外人物画审美识读
下午第一节
授课班级:八1班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欣赏评述模块教学围绕人物画开展的,本作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进行。本节课尝试在八年级借班上课,已有基础是中国人物画和外国肖像画,在这前提下从提高审美能力出发,在对比中认识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进一步提高人物画的识读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注意复习,关注生成。 模块教学:
本课是欣赏评述模块,将教材上三个主题串在一起,兼涉及一些其他领域内容。信息很大,但是从语言角度,大量看图,找到共性。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特点:线造型、固有色主观色,托物言志人定胜天追求意象之美。外国人物画文艺复兴完善的明暗色彩造型语言科学观察理性解剖知识。外国在照相技术发明了后向东方学到了探索造型语言多样的表现方式,从线条、色彩、空间等方面打破自然写实的理性造型风格。中国自国门打开后向西方学习,在绘画中加入了光影焦点透视,徐悲鸿为首流派中西兼长,开始了写实道路。本课从综合美术语言角度出发,由内容到形式,教会学生人物识读方法。 教学目标:
赏析中外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人物画,表达对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到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中外美术语言特征,训练图像识读技能,逐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为下一单元人物画造型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采用以画论画的方法,将中外人物画对应起来,通过描绘、分析、比较和讨论,从内容到形式,探索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的特点。 一、(举例)按题材或表现形式找最对应的画面
《免胄图》VS《勃鲁达的投降》
二、找中外人物画对应作品3-4组 (作业5~10′)讨论
归纳对比中外人物画题材
承上启下:从“图像识读”出发,进而形成“审美判断”是美术欣赏的重点。 三、(举例)对比分析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 (可以让学生尝试回顾已有知识点)
《韩熙载夜宴图》VS《最后的晚餐》 归纳美术语言
四、小结:19th末20th初,东西方美术语言融汇 (难点突破)
徐悲鸿VS凡高 五、拓展(按时间调整)
1、构思:如何表现信仰?《千手观音》VS《西斯廷圣母》 2、构图:如何表现宏大? 《八十七神仙卷》VS《最后的审判》 3、经营位置 《高贤读书图轴》VS《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 4、形象特点 《簪花仕女图》VS《蒙娜丽莎》 5、造型手法 《泼墨仙人》VS《戴帽的芙劳》 6、元素重组 《女娲补天图》VS《大提琴手》
六、下次课试着画一组对应中外人物画的草图,体会其创作构思特点,进一步领会其美术语言的具体应用。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